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支撑,也是最紧缺的资源。当前,在人才振兴中,乡村普遍面临“两难”窘境:一是引才难,绝大多数人认为基层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不愿到基层;基层人才政策体系不健全、待遇保障跟不上,缺乏足够吸引力,人才难引进。二是留才难,相较城市而言,乡村产业不集群、产业链条不完整、配套服务不完善,对于年轻人特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说,发展空间会受限、个人价值难实现,因此,人才“干不长、呆不久”成了很多地方的真实写照。
乡村人才振兴如何破解两难
乡村人才如何振兴?乡村人才工作又如何破难?已经成了乡村振兴征程中必须面对、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待遇、平台、环境上思新求变,以破题破局。
首先要有优厚的待遇,让人才愿意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是维持生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推动行动的最强动力,特别是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昂的今天,适度给予人才安家补助、工作补贴等物质待遇十分必要、尤为重要,不仅能传递“才有所值”的价值导向,更能体现尊才爱才的待才诚意。因此,可以精准对接人才这一现实需求,出台有含金量、有吸引力、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以此对冲乡村客观存在的劣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可一味效仿,也不宜一味拔高,更不可一味扩张,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才施策。
其次要有广阔的平台,让人才留得下。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是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一方面,要坚持以用为本,大胆探索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机制,着力打破基层人才成长天花板、隐形台阶和僵化模式,真正做到使用人才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按部就班。另一方面,要坚持借智借力,善用对口协作帮扶机制、善于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推动技术、信息、资金等重要要素向乡村集聚,不断完备乡村产业体系、扩大乡村产业规模、提升乡村产业效益,为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拓宽平台、提供机遇、创造环境。
再者要有良好的环境,让人才不想走。服务好了、保障足了,人才自然就会扎根。乡村人才工作就必须坚持人才为本,打好关心关怀“组合拳”,营造人才倍受尊重、倍感温暖的良好生态。一方面,要让人才有归属感,可定期举办人才座谈、交友联谊、主题沙龙等活动,多维度搭建交流平台、近距离聆听人才心声、高效率解决人才困难。另一方面,要让人才有幸福感,可配套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人才就医等个性化服务,设立服务窗口、开通绿色通道,集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人才在社会中更有尊严、更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