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不断探索好的做法,也呈现出不错的效果,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1、发展方式粗放
乡村产业小、散、弱特征明显,发展质量不高。第一,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近18个百分点。同时,不少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大多陈旧落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第二, 产业链条完整度不高。一产延伸不长、二产拓展不足、三产开发不强、一二三产有机融合不够,乡村产业难以深度发展。
2、与现代生产要素结合不够
乡村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步伐迟缓。第一,现代金融难获取。金融机构对贷款抵押物要求严格,但农业项目地上作物、设施往往不能作为抵押物,金融机构在响应政府金融支农政策上缺乏积极性,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太少。第二,现代物流卡脖子。冷链配套设施不足问题非常突出,调研时各地对此反映强烈。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生鲜农产品的远距离运输, 更增加了产品损耗,如福建省果蔬产地损耗率超过30%。此外,在现代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
3、对乡村产业的支持体系不健全
既影响产业发展,也影响投资信心。第一,缺乏连贯长效的支持。主要表现为未形成对乡村产业的立法支持,存在政策不配套和“翻烧饼”矛盾。第二,政策性资金使用尚未达到预期效果。有些地区反映,当地可用于支持乡村产业的财政资金不仅总量少,而且受项目资金二级项目和约束性指标制约,无法实现统筹管理,极大影响了资金利用效率。
4、要素缺失问题依然突出
村产业聚集各类资源要素仍面临体制机制障碍。第一,用地难。地方政府在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时,很难对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用地予以支持,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用地项目支持政策,造成有些上档次、上规模的乡村产业重大项目难以落地。第二,人才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少,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弱,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