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2024年“三农”工作。会议对明年“三农”工作有哪些新提法和新部署?明年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什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怎么干?探索“千万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抓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今年会议的总基调可以看出,更多措施重在针对目前粮食安全生产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短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韩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她看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会议作出的一些新部署值得关注。一是“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耕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大幅度地扩增耕地面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因此,在稳定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明年保证粮食安全要把着力点放在增单产。
二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在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加大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和管护力度,指出了下一年的工作重点是在保耕地数量的同时要着力提升耕地的质量。此外,会议还对提升水利灌溉条件和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对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尤其是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非常重要,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三是会议提出了“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我国的粮食版图中,有13个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产销平衡区。过去更多强调的是健全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但事实上我国的产粮大省多数是财政“穷省”,而多数经济大省是主销省,是粮食净调入的地方,如何探索这种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能够统筹平衡,是明年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此次会议提出的“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受到了受访者的关注。
“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不仅关注到了数量安全,而且关注到了质量安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能够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大农业观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的涵盖范畴,将传统意义上种植养殖的农业,扩展到农业全产业链,实现纵向衍生。“同时,大农业观也需要从横向上对传统农业产业展开衍生,农业不仅仅包括种植养殖业,也包括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诸多体现农业多功能性的新产业和新业态。”何婧说。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会议提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在韩杨看来,这是明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如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会议提出了“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农民要靠产业发展获得经营性收入。”韩杨认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更强调加大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这里的核心技术不仅是粮食生产,而且是整个乡村产业的发展。
在她看来,会议提出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落实“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的有力支撑。“要想提高单产、推动种业振兴,需要通过机制建设来推动,而平台建设便是其中重要的机制建设。”
在乡村建设方面,会议也提出了多项要求和举措。比如针对近年来部分地区乡村人口的减少、乡村人口跨省域和城市之间的流动增大等人口变化的趋势,提出“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
“这种人口变化的演变趋势,每个地方的不确定性都比较大,需要提前应对这些变化趋势来优化布局,解决乡村怎么建设,公共服务配置成什么样的水平等问题。”韩杨说。
在姜楠看来,当前正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这就要求2024年要广泛汇集各方力量,以“钉钉子”精神将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探索“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
“20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造就了千万美丽乡村,造福了千万农民群众,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姜楠认为。
在姜楠看来,“千万工程”的探索,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精髓要义,“千万工程”坚持人民至上,顺应城乡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城乡一盘棋”理念推进城乡融合,走出了建设新农村与推动城镇化矛盾的误区,也改写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有乡无、城多乡少、城高乡低的”二元对立格局,为我国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借鉴。
何婧认为,“千万工程”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注重发展与环境的多目标平衡,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时重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年围绕一个目标,分阶段接续开展,是农村发展理念变革、发展方式转换的生动体现和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