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 在山丹县清泉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红红黄黄、饱满圆润、惹人垂涎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一垄垄西红柿长势喜人,饱满多汁,菜农们一起采摘、装箱,忙得不亦乐乎,尽享丰收的喜悦。
“我从4月底栽苗开始一直干到现在,从现在采摘到最后的收尾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一天能挣140块,离家里也很近,在照顾家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收入。”菜农马巧玲说。
目前,清泉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有温室大棚76座,这里种植的西红柿品种优良,口感甜、色泽艳、汁水多,维生素含量也高于普通西红柿,一上市就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山丹县聚焦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做优蔬菜产业,不断增加蔬菜品类,大力发展西蓝花、西红柿、娃娃菜、芦笋等特色蔬菜,同时依托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与市场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建立起了产、供、销链条,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
做强种薯“芯片”做大“薯”光产业
山丹县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大力实施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加快推进品种研发、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全链条产业化,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
在甘肃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苗组培室,身穿无菌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熟练地培育和移栽马铃薯脱毒苗,精致小巧的培养皿里,种苗在固体培养机的滋养下长势正旺,切实发挥脱毒种薯增产增收效果,实现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效同步提升的转变。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建成现代化脱毒组培扩繁中心,推广种植优质种薯,马铃薯的亩产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高。”甘肃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司董事长张学尧说,产自山丹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不仅让本地农户尝到了种植甜头,还热销全国20多个省份。
山丹县还积极与甘肃农业大学达成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位奇镇柳荫村建立河西马铃薯育种试验站,联合省农科院和培黎职业学院合作建设马铃薯现代化组培中心,组培苗生产能力从950万株提高到1500万株,原原种年生产能力从1500万粒提高到2500万粒。
近年来,山丹县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紧抓马铃薯产业不放松,不断优化种植布局,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加强优质薯推广,稳步推进产业化开发,马铃薯产业不断升级,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薯光产业”。至目前,山丹县12万亩马铃薯收获工作已接近尾声。
随着马铃薯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马铃薯的身价得到了“进阶”,农户的收入也逐年提高,脱毒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了山丹县一大特色富民产业。特别是山丹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县,极大激发了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加快了山丹县脱毒马铃薯的专业化、产业化进程,有效促进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精深加工”赋农增效 做足果蔬“冷文章”
近年来,随着山丹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高原夏菜逐步成为山丹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但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和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今年山丹县建成张掖市第一条果蔬精深加工生产线,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完工,已经投入使用。
“去年以来,我们投资3700余万元,建成了一条蔬菜水果精深加工生产线,目前用工达到到100多人,到了生产的旺季我们每天的用工量可达到400人以上。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巨忠说。
走进甘肃神禾农业果蔬精深加工生产厂区内,一条崭新的加工生产线缓缓运行,一筐筐的西蓝花被员工放在机器上,经过清洗、漂烫灭菌、沥水、速冻、包装等流程,一颗颗新鲜的西蓝花在不流失营养价值的情况下,被完美地“冰封”起来。
“我们主要工艺流程第一步是分拣,分拣完了之后进入无菌区进行清洗和漂烫灭菌。”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巨忠说,这条蔬菜精深加工生产线每年可加工果蔬3万吨,主要售往欧洲和东南亚等地。经过精深加工后的果蔬,产品附加值可提高一倍以上,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2亿元。
据了解,甘肃神禾农业果蔬精深加工项目由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利用果蔬加工新技术对果品、蔬菜进行速冻、切丁、包装。该项目分两期建设,现已建成冷冻(藏)库、果蔬冷链加工车间、零下28℃成品冷冻库等设施。
甘肃神禾农业果蔬精深加工项目只是山丹县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丹县积极搭建农产品深加工平台,让山丹县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山丹,走向世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